
有效中醫減肥法
近年香港街上充斥着各式各樣瘦身纖體廣告,坊間亦充斥著不少標榜可以極速減肥的中成藥及健康產品。然而,五花八門的宣傳內容及噱頭卻使人眼花撩亂,總分不清孰真孰假,更談不上認識問題癥結所在。其實,中國傳統醫學對肥胖症有十分完整且獨特的理論,十分值得讀者參考。
甚麼是肥胖症
現代人的健康知識一般來自書籍、雜誌、網絡等大眾媒體,但它們的質素良莠不齊,容易令讀者誤解。以肥胖症為例,部分人認為女性的身形比模特兒豐滿就是肥胖,所以要去減肥。但事實上,當我們用醫學指標分析體型時,發現不少模特兒是過瘦、不健康的。以下是兩個常用衡量體型的醫學指標:
1. 身體質量指數(Body Mass Index,縮寫為BMI),為世界衛生組織所採用,亦是現時國際最常用的指標。適用於所有18至65歲人士,但孕婦、乳母及身型健碩的運動員則不適用。
BMI= 體重(公斤)/身高(米)2
以亞洲成年人為例:
BMI |
定義 |
<18.5 |
消瘦 |
18.5—22.9 |
正常 |
23—24.9 |
超重 |
25-29.9 |
肥胖 |
>=30 |
肥胖 |
2. 腰臀圍比值(Waist Hip Ratio,縮寫為WHR),反映腹部肥胖情況,即腰間積聚的脂肪量。腹部累積過多脂肪會增加心血管病、糖尿病、腦中風等疾病的風險。
WHR = 腰圍/臀圍
男性的WHR>1.0屬中央肥胖;女性的WHR>0.8屬中央肥胖,而兩性的WHR<0.76則屬臀股肥胖
肥胖症的中醫病因及病機
病因即從中醫角度解釋疾病發生的原因;病機指在中醫理論指導下疾病發生的機理。中醫對造成肥胖症的原因及其形成過程有十分完整的理論,大概有以下五個方面:
- 飲食因素
《黃帝內經》云:「肥貴人,則膏粱之疾也」。中醫學認為肥胖多是嗜食膏粱厚味(即肥膩飲食)或飲食超量,營養供過於求所造成。長時間下會損傷脾胃,脾失健運,水穀不化,蓄積體內而轉化為膏脂(即脂肪)。
- 年齡因素
《內經》云:「年四十,而陰氣自半也,起居衰矣。」這是指隨年齡漸長身體機能普遍下降,臟腑功能失調,脾虛失運,肝鬱氣滯,腎虛氣化失職,內傷久病,痰濁內生,或外受濕邪,使痰濕蓄積體內而肥胖。
- 情志因素
七情為中醫之主要內在病因。情志失調容易損傷臟腑,如怒傷肝,肝失疏泄,影響脾胃氣機,脾失運化;憂思傷脾,脾難以運化水濕及水穀精微,最後皆使痰濕蓄積體內而肥。
- 勞逸因素
中醫認為「久臥傷氣」(氣虛)及「久坐傷肉」。脾主肌肉,脾虛氣虛,都使氣機不暢,運化失職,精微聚為膏脂而肥胖。故因工作或環境關係久坐、久臥而缺少勞動或嗜卧少動,均使體能消耗明顯減少,營養過剩使脂肪充於肌膚而致胖。
- 先天因素
《內經》云:「余聞人之生也,有剛有柔,有弱有強,有短有長,有陰有陽。」這種先天稟賦引致的肥胖是有家族遺傳性的,就是中醫常說的先天體質。
肥胖症的中醫分型及治療原則
肥胖症主要是人體正氣虛衰,以脾胃失調、陽氣虛損為本,涉及肝腎功能失調,在此基礎上產生痰濁、水濕、氣滯血瘀情況的一個本虛標實的綜合症。中醫治療肥胖多從益氣健脾、化痰利濕、消食導滯著手。中醫師會透過望聞問切四診收集病者情況,辨別病人屬於中醫何種證型,從而作出相應的治療方案,稱為「辨證論治」。以下是肥胖症常見的中醫證型:
中醫證型 |
臨床表現 |
治療原則 |
脾虛痰濕型 |
飲食量少,脘腹脹滿,胸悶氣短乏力,肢倦身重,大便時溏時瀉 |
健脾化痰除濕 |
氣滯血瘀型 |
煩躁易怒,脅肋脹痛,唇甲青紫,女性月經不調,大便偏乾 |
疏肝行氣,健脾活血 |
脾腎陽虛型 |
顏面虛浮白皙,腰膝酸軟,頭昏眼花,腹脹便溏,小便清長,畏寒肢冷 |
溫腎壯陽,健脾益氣 |
肥胖症的中醫治療方法
如果一個肥胖症患者前來求診,中醫師普遍採用中藥配合針灸或推拿治療,減肥效果是循序漸進而不易反彈,因為中醫是通過改善個人體質糾正肥胖問題。如果大家想以「自救」形式改善體形,不妨參考以下內容,從藥膳及自我按摩兩方面入手。
藥膳減肥法
正所謂「寓醫于食」,藥膳是最有效的減肥方法之一。藥膳是將中藥與食物相融合:食物不但有助於提升藥力,其味道同時能使食療變得美味。要留意的是,藥膳必須持之以恆地服用,方能收到效果。以下先推介一些有減肥作用的中藥及材料,然後再介紹它們可以怎樣配搭成美食。
決明子──潤腸通便
又名草決明,《神農本草經》認為本品「久服益光輕身」 。「益光」指其清肝明目的作用;「輕身」是因本品甘寒質潤,能潤滑大腸而通便。適用於大便燥結或容易便秘的人士,但平素易泄瀉及低血壓者慎用。
山楂──消食導滯
《本草綱目》描述山楂能夠「化食積、消肉積」。味酸甘,性微溫,入脾、胃經。本品善消肉食積滯,助脾健胃促進消化。但胃炎、消化系統潰瘍及孕婦慎用。
薏苡仁──健脾利濕
又名苡仁、苡米。味甘淡,性微寒,入脾、腎、肺經。擅於健脾利水滲濕,適合脾虛濕盛型的肥胖人士。本品有生用、炒用之分。用於清熱利濕宜生用;用於健脾宜炒用。本品性質滑利,有遺精、遺尿者及孕婦慎用。
山藥──滋陰健脾
又名淮山、薯蕷。性甘平,入脾、肺、腎經。本品既補脾氣,又滋脾陰,適用於脾胃氣陰不足出現食少,體倦、便溏等人士。但養陰易生濕,故濕盛中滿或有積滯者不宜用。
冬瓜──利水消腫
<<食療本草>>對冬瓜功用的描述如下:「欲得體瘦輕身者,則可長食之﹔若要肥,則勿食也。」其味甘淡,性微寒。入肺、大腸、小腸、膀胱經。有清熱、利水、消腫的功用。
如將以上食材配搭,便可做出既美味又有修身功效的佳餚。例如﹕
山楂菊花決明茶
材料:菊花二錢、決明子五錢、山楂五錢。
做法﹕1、將決明子、菊花﹑山楂片同泡茶飲服。
2、將山楂及決明子加水先煎三十分鐘,最後加入菊花,熄火焗五分鐘左右。
功用:消食導滯,清肝明目
對象:飲食積滯、體質壯實的肥胖人士,對高血壓、冠心病也有療效
參蓍雞絲冬瓜湯
材料﹕黨參及黃蓍(即北芪)各4錢、雞肉約半斤、新鮮連皮冬瓜約半斤、調味料適量
做法﹕1. 將藥材洗淨,冬瓜連皮洗淨切塊。
2. 將雞肉切絲,連藥材入鍋,加適量的水。
3. 將雞肉煮至八成熟,再加入冬瓜。
4. 待冬瓜熟透後,再加鹽調味 。
功用:補氣健脾,利水消腫
對象:脾虛痰濕型的肥胖人士
(以上食療僅供參考,如有疑問請咨詢註冊中醫師。)
按摩減肥法
按摩療法又稱為推拿療法,作為中醫治療方法已有2,000多年歷史。它具有簡便、易學、容易操作的特點,所以在減肥治療中廣泛應用。推拿減肥是以中醫基礎理論及經絡學說為基礎,在人體體表循著經絡進行推拿、點按等手法,並針對特定穴位進行重點刺激,達到疏通經絡、宣通氣血、調整臟腑功能的作用,有效消除異常饑餓感和疲勞感,使體內多餘脂肪加速分解,從而達到減肥瘦身的目的。
如何準確找穴位﹖
舉凡穴位按摩或針灸治療,穴位的定位要非常準確,否則療效會大打折扣,所以現在要先讓大家學會量度身體的尺寸。依據患者本人手指所規定分寸來量取穴位。選擇穴位後,用拇指或食中二指壓在穴位上,順時針方向按揉。有左右二穴的要交替進行,指法要有力,應以有酸脹麻感覺為正確,,但不至於疼痛!
- 拇指同身寸﹕以拇指的指間關節的寬度作為1寸。
- 橫指同身寸﹕又名「一夫法」。將食指、中指、無名指和小指並攏,以中
指中節橫紋為標準,其4指的寬度作為3寸。
中醫推拿手法五花八門,現在為大家介紹常用的推拿減肥方法──點穴按摩減肥法。此法將按摩與點穴相結合,進行人體重點穴位按摩,振奮經絡之氣,有活血行氣,化痰祛風的作用。
1. 腹部點穴按摩減肥法:有效疏通腹部氣血,對減肚腩有幫助
1. 按摩時,患者須取仰臥位,裸露腹部,全身放鬆;術者以雙手垂疊按於腹部,以肚臍為中心順時針方向旋轉按摩50圈,使腹部有微熱及舒適感。
2. 然後以右手中指點按中脘(臍上4寸)、下脘(臍上2寸)、關元(臍下3寸)及兩側天樞(臍旁2寸);每穴持續按壓約1分鐘,以不痛為宜。按摩後應稍作休息,通常治療結束後,排尿是按摩效果好的表現。
足陽明胃經點穴按摩減肥法:有健脾益氣,強壯身體作用
1. 按摩時,以食中二指由上而下重複摩擦膝蓋下的一段「足陽明胃經」5至10分鐘,摩擦至有熱的感覺為宜。
以同側拇指點按足三里(小腿前外側,犢鼻下3寸)、上巨虛(小腿前外側,犢鼻下6寸)、下巨虛(小腿前外側,犢鼻下9寸),每穴持續按壓1分鐘,以酸脹麻感覺為宜。
張彥斌
基督教聯合那打素社康服務
暨香港中文大學中醫臨床教研中心 註冊中醫師
最近於 5731 天前 由 史波 更新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