智多星的教練生涯 郭家明

很多人說,若郭家明不是中國人,他可能已貴為中國國家隊教練。在足球歷史中,曾經有過不少驚人的爆冷戰役,令人津津樂道。1950年美國將大英帝國從高台摔下,1966年北韓朴道益一箭射破意軍,1982年阿爾及利亞擊退歐洲盟主西德,都是世界盃的驚天戰役,1985年5月19日,郭家明在北京工人體育場,領導香港戰勝祖國,創下亞洲以至世界球壇的傳奇神話,替香港足球寫下永垂不朽的光輝一頁。
 
由銀禧到香港隊教練
1979年,郭家明以30歲的黃金年齡收山。當時被選為十大傑出青年,事業如日方中,郭家明並沒有選擇在球壇多踢幾年,相反他像柏天尼一樣,於急流勇退。當年郭家明可以選擇全職任教香港隊,又或到銀禧中心當足球部教練,結果在眾多的外國教練可供選擇下,銀禧中心還是聘用郭家明,而最終郭家明亦決定與銀禧簽約,肩負香港足球青年訓練的重責。當年簽約時,足總主席許晉奎與銀禧達成協議,郭家明可兼任香港隊教練一職。
 
1982年世界盃外圍賽後,郭家明接替包勤的香港隊教練一職,任教香港隊,為期四年。在郭家明上任時,他面對香港隊老化問題,後防的眾主力黎新祥、麥哥利、池一波、陳世九、蔡育瑜,全都年過30,中場曾廷輝、胡國雄、前鋒劉榮業、張家平等,亦是與郭家明差不多同期出道的戰將。在一眾班底年紀偏大的情況下,郭家明有遠見地重組三線。門將一職,他留用了加山的廖俊輝,南華的盛偉聯、荃灣的陳慶榮開始入選香港隊。東方的張志德和寶路華的余國森,成功填補了麥哥利和池一波兩閘的空缺。梁帥榮在香港隊和愉園都繼承了黎新祥的清道夫位置,並當上了隊長,而最難得的是在精工缺乏上陣機會的賴羅球,因為郭家明獨具慧眼,看準了他的頂上功夫,堅持以他作為正選,結果因為在香港隊的出色演出,令賴羅球後來成為精工後防不可或缺的一人。中前場位置,精工的黃國安、東方的徐國安、海峰的施維山、加山的黎永昌,都是郭家明上任後得到重用。
 
在上任香港隊初期,郭家明面對不少的壓力。香港足球踏入最興盛的年代,但在註七出六的外援政策下,香港隊可用的華人並不算太多。很多球會在中前場球員都任用了外援,雖然1984年開始削援,可是要培養具質素的中前場攻擊球員,不是一時三刻可以做到。在可用人腳有限的情況下,郭家明深深明白到,要香港隊打出成績,是不能充大頭,相反是要腳踏實地,以務實的方法穩住後防,才能爭取成績。在當時的環境下,郭家明發展香港最為人所認識的穩守突擊戰術。在戲劇世界,不少角色形象都會深入民心,正如:曹達華令人聯想到探長,關德興等如黃飛鴻,石堅是金毛獅王化身,而郭家明就是穩守突擊的典範。
519傳奇一戰
經過省港盃、長城盃以及1984年亞洲盃外圍賽後,郭家明決定重召以胡國雄為首的一批老將,迎戰1986年世界盃外圍賽。1985年2月17日,香港在政府大球場,迎戰中國隊,這場關鍵戰役,郭家明知道要出線是不能開壞頭,結果在千辛萬苦的情況下,守和了中國0:0。當時的中國隊,剛在亞洲盃史無前例地取得亞軍,賈秀全被選為最佳球員,廣東中場王惠良與趙達裕熟悉香港隊的打法,古廣明與左樹聲在兩翼經常發難,中鋒楊朝暉能頂善射。可是在郭家明部處下,古廣明與左樹聲無法在兩邊發揮作用,楊朝暉亦頂不過賴羅球,梁帥榮準確無誤地一次又一次解圍,香港得到寶貴的一分。
 
之後主場對汶萊的比賽,郭家明看準了對手的弱點,將當時踢中堅的麥勁勳推上前線,結果”大舊勳”頭頂腳踢,個人獨取四球,香港以8:1大勝汶萊。往後的比賽,香港先後擊敗澳門與汶萊,分組賽最後一場比賽,香港得失球差不及中國,唯一出線的希望,是作客擊敗中國。當時中國全國上下都以擊敗香港,甚至大勝為目標,結果這份無形的壓力,令香港增添了爭勝的先機。當年郭家明賽前接受當地傳媒訪問時表示:「中國隊不滿足和波,球迷也不希望和波,這樣中國隊會有壓力,令球隊緊張。」事實上,當年不少國內傳媒都對中國隊出線托大,<<足球報>>刊出”竹密難堵流水過,中國應勝香港兩球或以上,並謂兩隊出線機會,是九一之比。”
 
這仗比賽,香港以穩守為先,而在賽前,集中在死球的練習,因為郭家明深深明白到,要攻破佔有主場之利的中國隊大門,唯一的方法是找緊每個攻門機會,並且要頭30分鐘內不失球,還記得六年前訪問郭家明,他憶述當時的情況:「當時香港隊並沒有任何心理負擔,球員放開來打,加上針對性的部署,球員把握機會,結果成就這一幕傳奇。」上半場中國隊並沒有利用兩翼古廣明和左樹聲,相反以高挑大腳攻門,這種打法,正合適香港隊防守。有著顧錦輝與賴羅球兩位擅頂的防守球員,就算在聯賽面對世界一流中鋒柏蘭尼和南寧加等名將,亦不會輸蝕,更何況是亞洲球員。
 
上半場18分鐘,香港隊的第一記射門就已經先開紀錄。當所有人集中注意力在劉榮業與胡國雄身上,大頭仔出奇不意地,以後腳交給張志德,結果細鬼這記百步穿揚,對方門將路建人束手就擒,這球亦令細鬼名留青史,足球生涯登上高峰。失球後的中國如夢初醒,31分鐘楊朝暉的攻門,陳雲岳拍出不遠,被李輝執死雞,追成1:1。中國隊教練曾雪麟加強施壓,以遼寧的快馬李華筠,入替左樹聲。本來這位跑100米只需11秒的年青國腳,曾經令香港隊後防風聲鶴淚,可是天氣的轉變,令李華筠的快速不能發揮。傾盆大雨令香港隊的防守變得容易,中國隊亦不得不以高空轟炸。整個上半場香港隊只有兩個射門機會,但面對中國的狂攻總算守住。
下半場頭十分鐘,香港隊頂住了中國隊的攻勢,15分鐘,梁帥榮少有的助攻,劉榮業射門被擋橫,顧錦輝把握了千載難逢的好機會,射成2:1。相信中國隊亦估不到,這場重要比賽,會被兩位香港隊防守球員入球。時間越來越少,郭家明先後以譚耀華與李菲臘兩位防守球員,入替陳發枝與尹志強,當球証長笛一鳴,全場球迷鴉雀無聲。憑著穩守突擊戰術,三個射門化作兩記入球,香港奇蹟出線,眾功臣與領隊黃創山、林建岳、余錦基相擁,郭家明與一眾球員流下英雄淚,場面賺人熱淚。還記得當天星期日晚上,香港隊獲勝一刻整座大廈歡呼之聲地動天搖,這一幕傳奇故事,深深印在70後或以前出生的球迷腦海之中,永誌難忘。當香港隊凱旋歸來,機場哄動的場面比任何一位巨星訪港都要轟動。這仗勝利,郭家明被國內傳媒封為”智多星”,令他的事業更上一層樓。
 
重掌帥印
1986年世界盃後,由於香港隊表現理想,郭家明與香港足總再續約。在這份吃力不討好的工作,郭家明經歷了全華班的球市低迷時期,在一眾老將退休下,他的銀禧弟子開始冒出頭,山度士、李健和、楊健強、陳偉超開始入選香港隊,梁能仁亦重獲徵召,陳樹明、劉棟平兩人成為可靠的大門把關人,在可用人腳有限的情況下,巴貝利、周志成在前鋒發揮一定的作用。1990年北京亞運後,郭家明正式辭去香港隊教練一職,並且成為亞洲足協導師。1993年,郭家明出席澳洲世青盃,並開始撰寫技術報告。
 
1998年世界盃外圍賽前夕,郭家明重作馮婦,再度替香港隊領軍,香港隊在外圍賽與南韓、泰國同組,以人腳來說,香港隊並不算太差。有著入籍的譚拔士、歐偉倫、鄭兆聰、譚兆偉、李健和、李偉文、陳志強、羅繼華等一批出色港腳,香港隊面對南韓並不是無得打。還記得重掌香港隊兵符,郭家明選用了當時狀態一流的老將張志德及顧錦輝,面對亞洲一線球隊南韓,香港第一仗比賽負隅頑抗,並且有不少射門機會,很可惜徐正源與崔文植的在下半場兩記入球,令香港以0:2落敗,而最終這屆比賽,香港只能在主場擊敗泰國,未能出線。在外圍賽後,郭家明離開香港隊。2000-2001年球季,郭家明再度出山,擔任快譯通教練,這屆快譯通取得足總盃冠軍,而在季後快譯通退出球壇,郭家明亦沒有再擔任球會教練。2002年,郭家明擔任香港隊顧問,並且成為國際足協技術顧問後週遊列國,觀摩世界各地的足球發展。
 
下期預告:走向國際的郭家明